從聞香開始,練習慢慢品味香的旅程 — — 專訪陳振芳香舖主人陳盈州

文/游姿穎;攝影/白哲

「焚此香也,自下而升者,能使氤氳透骨。」自古,許多文人雅士皆信奉香氣養性,只是隨著時代更迭,現代人所認知的香,多半僅是廟宇和神明溝通的工具,卻忘了傳統香也可以享受味道、療癒身心。

台北後火車站的長安西路上,玻璃瓶罐、美容用品、工藝材料店舖林立,在這知名的批發商圈中,藏著一間超過百年香舖「陳振芳」,老店無畏傳統行業日趨式微,依舊堅持古法調香、製香,原因無他,就是那股傳承四代的手工製香精神:求真求好。

不似印象中的香行,古色古香、明亮典雅的「陳振芳」,一走進便能聞到濃郁熏香氣味,與溫潤的木質裝潢相得益彰。店內除了常見的祭祀用香,更有許多從沒見過的香品,這些都得自於第三代主人陳盈州多年前積極轉型,推廣應用於日常之中的生活香。



「香,要用好一點、用少一點。」談到拜拜用香,陳盈州一開口就強調祭祀燃香應在精不在多。因為香會吸入身體,好的香自然對身體無害,壞的香難免有健康之虞,甚至熏久了會破壞廟宇建築。「不好的香連人都受不了,當然神明也會坐不住。」他轉身去拿一炷香,開始點燃,「你看,天然的香火珠很小,也不容易點燃,但如果火珠很紅、很旺就是加了硝酸鉀(火藥),那是會致癌的。」

店主人口中所謂的天然,顧名思義就是用天然的材料去製香。陳盈州說,一般基礎的香,會用13–15種的中藥材調配,每家香舖都有自己的配方,而陳振芳的香,多用鮮為人知的蘇州花碼寫成,也不怕別人偷學。大略認識了香的原料,當然更想知道百年香舖的製香工法。陳盈州突然cue了坐在一旁的大兒子鈺翔,為了接棒正在當製香學徒的他,推推黑框眼鏡,正襟危坐,開始接受師父的驗收。



「我們會抓起一束打底過的細竹子,先放入水裡浸溼,然後再利用手腕的轉動,均勻沾黏香粉,讓香粉開始一層層附著在竹枝表面,重複2–3遍、最後一遍再用較細的粉固定修飾便完成了。」乍聽之下工序不太複雜,但香要掄的好,還是得靠時間和經驗的磨練。加上天氣也會影響製香過程,天氣潮濕時,黏粉比例就要重新調整,才能避免香粉結成一團。陳盈州說製香要出師,得要學30個月。問鈺翔學了多久,他說還有一年半的路要走。

製香是傳統技術,但理論卻很科學,必須考慮到壓力、密度、空氣等環境因子,然而香的材料都是天然植物,即使用的量一樣,但因為存放環境或天氣不同,每次製作的味道也有差異,所以很難精密量化,還是得憑製香師的經驗和嗅覺,巧妙拿捏。

而生活香又跟拜拜用香的製法不盡相同,著重在調香。推廣生活香20餘年,陳盈州說,「除了拜拜以外,大多人不曾好好享受香的味道。」其實自商周時代,燒香就是享受味道,寫字、看書、下棋、彈琴,都有香的陪伴,直到後來才流於祭祀儀式。



他緩步走向店舖後頭的櫃子,拿出他至今做過最得意的香「拙具羅」,這是一種來自不丹的樹脂,又稱安息香。陳盈州說,拙具羅很稀少,當年有位出家師父因為一直找不到人調出他理想中的氣味,最後找到了「陳振芳」,請他幫忙調調看。但拙具羅樹脂濕黏、很難打成粉末製香,陳盈州想破了頭才終於研發成功,調出的香氣清新沁人,點燃薰香,彷彿入坐高山深林,這正是師父的心之所向。

問他,所以製香師都是好鼻師囉?他說,至少嗅覺要很敏銳,這可以訓練,每天聞,自然而然就容易記住味道。但聞久難免嗅覺疲勞,他也常會清洗鼻子,刺激嗅毛。可是話才剛落下,只見陳盈州點起香菸一口一口抽,難道抽菸不會破壞嗅覺?他笑著說,抽菸也是讓疲勞的嗅覺reset,這是他父親教他的方法。



開發生活香許久,他也鑽研日本傳統的香道,近期還要開班授課。他拿出香爐、香盒、香材和火道具,靜靜點燃一塊沉香,示範起優雅的香道。不過他認為香道只是一種儀式,重點還是在於香和身心的連結,透過品香,靜心持禮、修身養性。「香是很直覺的,喜不喜歡、好或不好,觀察自己的身體,絕對錯不了。」

隨著沉香氤氳繚繞,周圍空氣頃刻安靜沉伏,靜心嗅聞,頓時安神明目、身心舒暢,或許香真有神奇魔力,可以讓感官重新開機,也讓自己更能體會當下,留心生活的細節。

原文出處:https://reurl.cc/5gO1On